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刊速读|袁江、王鲁兵、邹涛、谢继君:以投资者为本:中国特色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框架
最新动态
新刊速读|袁江、王鲁兵、邹涛、谢继君:以投资者为本:中国特色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框架
2025-02-2710




作者简介

袁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鲁兵,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高级专家

邹涛,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资本市场处资深专员

谢继君,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资本市场处专员

* 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机构意见。


在当今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上市银行市值管理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袁江、王鲁兵、邹涛和谢继君撰写的《以投资者为本:中国特色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框架》一文,为我国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本文从“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值管理框架,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工具和动态的评价体系,提升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水平,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与竞争力。

一、引言:市值管理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导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从监管层面明确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上市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其市值管理不仅是提升公司质量的关键举措,更是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体现。

(二)市值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市值管理的概念在我国资本市场中逐渐兴起,尤其是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衡量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现有市值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管理目标难以量化,内在价值的主观性导致市值管理目标模糊;二是市值管理的运行机理不明晰,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三是对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市值管理关注不足,而这些因素恰恰对上市公司微观市值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构建一个立足于实践的市值管理框架显得尤为迫切。

二、市值管理实践框架:从理念到工具

(一)上市银行市值的影响因素

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影响市值的关键因素。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资本利得和分红收益。资本利得取决于股价的未来变动,而分红收益则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影响市值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盈利”和“供求”两大类。

①盈利因素。盈利能力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核心体现。宏观层面上,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对上市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微观层面上,公司的治理结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等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其盈利能力。例如,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指标,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则反映了公司的资产质量。

②供求关系。股票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其市场价格。宏观层面上,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和监管政策通过调控资金面和交易成本,影响股票的供求关系。微观层面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增发、大股东增持等手段调节股票供给,从而影响股价表现。

(二)宏观市值管理与微观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市值管理是指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经济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等)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微观市值管理则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通过具体的经营管理和资本市场运作手段,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①宏观市值管理。宏观市值管理通过政策工具影响上市银行的市值表现。例如,央行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资金面,影响银行的净息差和盈利能力。财税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影响银行的贷款和资本结构。监管政策则通过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

②微观市值管理。微观市值管理工具多样,包括财务策略优化、公司治理改进、股票回购、大股东增持、股权激励等。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在短期内稳定股价,还能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市值管理工具的分类

文章将市值管理工具分为四类:价值提升、供给变动、需求引导和基础服务。

①价值提升类工具。通过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市值的长期增长。例如,提升ROE、实施战略并购、开展高管股权激励等,都是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

②供给变动类工具。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调节股票的供给数量。例如,在市场低迷时,通过大股东增持或回购减少股票供给;在市场繁荣时,通过增发或配股增加股票供给。

③需求引导类工具。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引导投资者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同,从而提升股票需求。例如,定期召开业绩说明会、发布“保交楼”公告等,都是需求引导的有效手段。

④基础服务类工具。通过监测和分析资本市场动态,为市值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例如,盯市和资本市场研究分析,能够帮助公司及时调整市值管理策略。

三、动态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现有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评价体系主要由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关联度和溢价因素四个一级指标构成。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缺乏过程性指标,导致评价不够精准;二是缺乏时效性,评价滞后于资本市场的表现;三是缺乏动态调整性,难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四是缺乏行业匹配性,未能充分考虑银行业的特殊性。

(二)动态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克服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个动态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从结果评价转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从静态监测转向动态调整,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指标的选择与设计。这些指标不仅要涵盖市值管理的关键维度,如价值提升、供给变动、需求引导等,还需要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例如,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价值提升指标的权重可能会相对较高,因为此时公司有更多机会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来实现市值增长;而在市场走势较弱时,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标的重要性则可能凸显,因为良好的投资者沟通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减少股价的过度波动。

权重的动态调整机制是动态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这种调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深入分析。例如,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时,如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银行的净息差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直接影响。此时,评价体系应相应提高与盈利能力相关的指标权重,如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净利润增长率,以更准确地反映公司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同样,当市场竞争加剧或行业面临重大变革时,与战略转型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指标权重也应相应提升。

四、启示与思考:以投资者为本的价值取向

①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应以投资者为中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提升公司价值、优化信息披露和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和投资者满意度。

②把握宏观与微观市值管理的关系。上市银行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经营管理的结合,动态调整市值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绩效评价、工具应用和管理目标的有机统一。

③以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价值。市值管理的基础在于价值提升。上市银行应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升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为市值管理提供坚实基础,实现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

④优化市值管理工具箱。结合市值管理实践框架,优化市值管理工具箱,建立动态市值管理机制,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保障市值管理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⑤加强精细化管理。运用动态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持续监测和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⑥实时跟踪研究。加强相关研究分析,找到不同环境下影响银行市值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市值管理工作。

五、结语: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以投资者为本:中国特色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框架》一文为我国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文章不仅深入分析了市值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工具分类,还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上市银行科学、有效地进行市值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资本市场的改革浪潮中,上市银行应积极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优化市值管理工具,提升公司质量,为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原文出自:袁江,王鲁兵,邹涛,谢继君. 以投资者为本:中国特色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框架[J].金融市场研究,2025(02):15-23.


《金融市场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CN10-1052/F)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月刊,2015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首批A类期刊。杂志发布金融市场权威信息,探讨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建设,关注金融市场的长期性课题,兼顾宏观经济等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

如需投稿



爱研究的小伙伴们可将稿件发送至:

FMR@nafmii.org.cn

与远方的同道者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当月期刊


注:本文来自NAFMII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