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绿色债券指数运行分析报告
最新动态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绿色债券指数运行分析报告
2025-04-293

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以下简称“绿债指数”)以2022年1月4日为指数基期,基点值100。绿债指数样本券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上市,经过专业识别和判断,符合主管部门的绿色债券要求,涵盖绿色政金债、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和绿色企业债[1]。绿债指数采用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整体走势情况。


01

 绿债指数走势分析

(一)2025年第一季度绿债指数呈现震荡调整走势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编制绿债指数59日,其中上涨27日,占比45.76%,绿债指数(全价)值于3月31日到达112.0598点,较上季末上涨0.07%,增幅环比下降1.64个百分点,增速显著放缓。具体情况来看:

1月份累计编制指数19日,上涨8日,占比42.11%。本月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机构跨春节资金面趋紧,绿债指数月初短暂上升后出现震荡回调;

2月份累计编制指数19日,上涨7日,占比36.84%。2月权益市场受科技主题(如DeepSeek、人型机器人)等提振,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行情暂缓,同时通胀等基本面数据好于预期,绿债指数继续延续震荡回调态势;

3月份累计编制指数21日,上涨12日,占比57.14%。3月初两会公布经济增长目标释放积极信号、广义赤字率继续抬升,月中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偏积极,宽货币预期叠加权益市场降温,绿债指数月初小幅回调后震荡回升。


(二)绿债指数与债券市场整体走势保持一致,运行表现稳健

将绿债指数与市场关键收益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2025年第一季度绿债指数修正久期在1.7~1.8区间,因此选择同时期2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2]作为市场关键收益率指标。2025年第一季度,绿债指数与2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71,相关性仍保持较好水平,显示出绿债指数与债券市场整体走势保持一致。

2025年第一季度绿债指数(全价)值最大回撤幅度为0.26%,低于同期综合债指数最大回撤0.38个百分点,运行表现稳健。



02

 绿债指数样本券分析

2025年一季度,绿债指数样本券数量和市值呈现先增长后小幅下滑态势。样本券权重、发行主体行业分布和样本券修正久期整体保持稳定。

样本券数量方面,2025年一季度,指数样本券数量及覆盖主体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小幅下滑态势,季末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91%和1.61%。样本券数量2月达到一季度峰值为543只,随后3月回落至533只,仍高于上年末的523只。覆盖主体数量2月末达到一季度峰值259个后于3月末下降至252个,仍高于上年末的248个。

样本券市值方面,2025年一季度样本券市值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小幅下滑态势。1月末样本券市值较上年末增长2.72%,随后2月末和3月末连续下降,增长率分别为-2.68%和-1.52%。


样本券权重分布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样本券权重整体仍较为分散,前十大样本券合计权重21.00%,与上年末相比变动较小,均为绿色金融债。前十大样本券中,仅“23工行绿债03”取代“22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债01”,其余个券与其权重排序均与上季度末保持一致。



样本券发行主体行业分布方面,金融行业占比最高,工业、公用事业处第二、三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绿债指数样本券覆盖主体252个,其中金融行业主体占比42.86%,较上年末增加1.33个百分点,工业行业占比25.79%,较上年末减少1.42个百分点,公用事业整体占比16.67%,较上年末减少1.48个百分点,其中,公用事业-电力、水务和其他分别占比11.51%、3.17%和1.98%。整体来看,主体行业分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


样本券修正久期分布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样本券修正久期仍主要集中在0~3区间内,数量449只,占比为84.24%,较上年末下降3.91%。其中,修正久期为0~1区间内的样本券数量最多,达到170只,占全部样本券比重为31.89%,较上年末下降8.11%。整体来看,绿债指数样本券修正久期仍较短,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



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其他投资工具或任何交易策略的依据或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损害,报告出具机构不承担任何责任。




注:

1. 根据《中国绿色债券指数编制方案》,样本券发行主体需满足外部主体信用评级AA及以上或中债资信主体信用评级A+及以上。

2. 参考2年期中证国开债收益率曲线计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绿债指数专题页面

注:本文来自NAFMII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