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运行盘点
最新动态
2025年上半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运行盘点
2025-07-251


2025年上半年,交易商协会持续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业务发展,市场累计交易191笔,名义本金203.07亿元,各品种存续名义本金837.31亿元,积极助力民企、科创金融等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参与者稳定扩容,地方信用增进机构积极参与。截至2025年6月末,CRM市场参与者合计250家,较2024年末增加8家。外资银行和资管产品仍为主要净买入主体类型,股份制银行接替证券公司成为最大净卖出主体类型。地方信用增进机构作为保护卖方,积极开展信用衍生品交易。6月,交易商协会发布新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业务指引,精简创设机构备案要求,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创设。已有多家地方信用增进机构积极响应,有望进一步丰富市场创设供给,发挥增信作用,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四类产品均衡发展,业务模式各有特色。2025年上半年,CRMW主要用于支持债券发行,共创设34笔、48.67亿元,占比24%,累计支持95.35亿元债券融资。信用联结票据(CLN)挂钩境外债券间接获取收益模式日趋成熟,共创设61笔、33.20亿元,占比16%。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信用违约互换(CDS)主要用于授信替换、对冲风险等场景,其中CRMA交易64笔、108.75亿元,仍为最大交易品种,占比54%。CDS交易32笔、12.45亿元,占比6%,其中包括12笔、3.15亿元CDS指数交易。

三是CRM持续提升民企、科技金融服务质效。2025年上半年,挂钩民企CRMW合计创设29笔、42.78亿元,支持民企融资82.59亿元,挂钩民企的CRMW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8%,助力“第二支箭”政策走深走实。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推出,挂钩银行间市场科创票据或科技创新债券的CRMW共创设10笔、11.15亿元,支持8家企业的23亿元相关债券成功发行,创设机构包括中债增进以及渤海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其中,中债增进首次将“债务重组”引入CRMW信用事件范畴,增强投资人信心。此外,在科技创新债券推出之际,多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累计达成9笔、2.2亿元挂钩科创主体的CRMA或CDS交易,发挥信用衍生品风险分散分担效能,助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在人民银行指导下,鼓励市场成员丰富产品应用,持续完善制度规则,进一步提升CRM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推动CRM市场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来自NAFMII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