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刊速读|刘刚、吴勤研:通货殖之理,明财用分置:金融素养与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最新动态
新刊速读|刘刚、吴勤研:通货殖之理,明财用分置:金融素养与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2025-08-121




作者简介

刘刚,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吴勤研,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  本文系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机构意见。

老龄化问题突出已成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挑战。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显著结构性问题:财富构成以房产为主,金融资产占比偏低,风险性金融资产参与度不高。在此背景下,金融素养作为影响家庭金融决策的关键因素,其对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愈发重要。高水平金融素养能帮助家庭理解金融产品特性、识别风险收益关系,进而优化养老资产配置。《通货殖之理,明财用分置:金融素养与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系统探究金融素养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养老金融体系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研究基于2019年实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涵盖全国 29 个省、31079 户家庭,聚焦 30 岁以上群体(职业生涯稳定,开始规划养老),剔除缺失值后形成有效样本。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养老金融资产规模、风险性金融资产占比、风险分散度的影响。在异质性研究方面,分别从年龄差异(44岁以下青年、45-59岁中年、60岁以上老年)和城市等级差异(一、二、三线城市)分析金融素养对养老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

二、主要结论

(一)金融素养会显著促进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具体表现在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会扩大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规模、提高持有风险性养老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增强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分散度。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

(二)机制分析的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还可以通过影响金融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态度进一步影响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具体表现在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会使居民更加关注金融信息并增加风险偏好程度,从而提高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规模、提高持有风险性养老金融资产的可能性、提升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分散度。

(三)年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素养给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造成的影响,在各个年龄段之间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金融素养的年龄异质性在养老金融资产规模的影响效应较高,且在青年时期的影响系数最大;城市等级异质性表明,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等级依旧显著正向相关。

三、政策建议

推进全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通过社区宣传、线上课程等普及养老金融知识,重点讲解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与长期规划逻辑,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优化金融信息传播体系:金融机构与媒体合作,简化专业术语,精准推送养老政策(如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与产品动态,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聚焦青年群体培育:在高校、职校开展养老金融教育,设计符合青年收入特征的产品(如低门槛、长期复利型),引导其提前规划养老资产,利用长周期积累提升配置效率。

综上,提升金融素养是缓解养老压力、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路径,需结合群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策略。

原文出自: 刘刚,吴勤研. 通货殖之理,明财用分置:金融素养与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J].金融市场研究,2025(7):78-89.


中国知网《金融市场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CN10-1052/F)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月刊,2015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首批A类期刊。杂志发布金融市场权威信息,探讨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建设,关注金融市场的长期性课题,兼顾宏观经济等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

如需投稿



爱研究的小伙伴们可将稿件发送至:

FMR@nafmii.org.cn

与远方的同道者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当月期刊


注:本文来自NAFMII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