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刊速读 | 李骏、胡伟益、李静雯: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风险水平:抑制还是促进?
最新动态
新刊速读 | 李骏、胡伟益、李静雯: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风险水平:抑制还是促进?
2024-12-2324

作者


李骏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


胡伟益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站长


李静雯

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

一、引言: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的交汇点

在金融市场的演变历程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保险行业中,利率的每一次调整都可能引发资产负债双端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利率市场化如何塑造保险业的风险轮廓,并分析其影响在不同业务属性和监管环境下的异质性。


二、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浪潮

(一)利率市场化的定义与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决策权由市场决定的过程,是中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自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改革基本设想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30余年,按照“先外后本、先贷后存、先长期、后短期”的总体思路推进渐进式改革。1996年,取消拆借市场利率上限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2019年,原LPR报价机制改革;2020年,DR007被逐步打造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过去三十年间,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实现了存款和贷款利率的自由浮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


(二)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的风险锚

利率作为保险负债端与资产端的“锚”,随利率市场化而来的利率波动毫无疑问将加剧保险公司设定预定利率的难度,成为保险业潜在利差损风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利率中枢持续下行,2021—2023年过去3个会计年度,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连续3年低于5%,2023年,保险资金的财务收益率2.23%处于10多年来的低位,大幅低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面临严重的利差损风险,日本寿险行业“破产潮”是前车之鉴。而且,相较于世界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300多年历史,中国从1980年恢复保险业至今40余年,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目前国内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前期高速发展,资产运用激进,在市场利率波动的过程中更加脆弱,陷入了偿付能力困境,亟需警醒国内保险机构高度重视利率风险挑战,在“资负两端”求变应变穿越周期。


三、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风险水平:理论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对保险机构风险水平的影响

长期而言,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从美国、日本等国的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机构倒闭的情况显著增加,尤其是定价能力相对薄弱和利率风险控制不足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势必难以“独善其身”。负债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波动将会更加频繁,利率预测也会更困难,增加了保险公司预定利率厘定的难度,也加大了保单投资价值的波动,影响保单持有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影响了保险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资产端,利率市场化使得固收类资产的风险规避功能弱化,迫使保险资金寻找更合意的资产品种,例如增配权益类资产等,扩大了保险资产配置的风险敞口,尤其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提高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因此,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资负双端”变化如同海上风暴,可能随时将保险业推向风险的漩涡。

(二)经营模式的调节效应

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如同各异的步伐,决定了其在利率风浪中的表现。资产驱动型经营模式的保险公司在利率市场化下可能更加脆弱,因为它们更依赖于投资收益,而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一方面,资产驱动的保险机构在负债端倾向于将中长期险种异化为短期理财业务,而资产端为“长期股权投资”“信托资产”“非标债权”等高息资产,“短险长投”容易造成期限结构不匹配;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使得市场利率波动频繁,保险公司所拥有的可投资资产的市场价值存在贬值的风险,使得在资产驱动负债的经营模式下,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大了对保险稳定性的影响。


四、实证检验与进一步分析

本文选取2009—2020年国内205家保险公司数据,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指数,并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显著加剧了国内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尤其是资产驱动的寿险公司。这一发现如同航海中的警钟,提醒保险业必须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保持警惕,实时调整风浪舷角。

①业务属性的影响。寿险公司由于其盈利模式对利率更为敏感,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风暴中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一发现如同对不同类型航船的抗风能力进行评估,指出了寿险公司在这一方面的特殊性。②“偿二代”政策的影响。“偿二代”政策的实施,为保险业加装了一层防护甲板,减弱了利率市场化对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保险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


五、结论与启示: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风险管理

①监管机构的角色。监管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把握改革节奏,合理评估利率市场化给保险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有效引导不同业务属性保险企业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并研究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险行业更好适应周期变化。

②保险机构的策略。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特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应对利率变动所带来的利率风险。这如同在风暴中的自我调整,通过调整帆的角度和航向,以保持稳定。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解利率市场化与保险业风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相应参考。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以确保在金融市场的波涛中稳健前行。

原文出自:《金融市场研究》2024年第12期


期刊征订


《金融市场研究》2025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全年12期月刊,共计312元/套。期刊为自愿订阅,有意向征订的读者,请通过以下方式征订:


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80-595;或微信登录“中国邮政微邮局”订阅。

协会订阅:登录交易商协会“官网→研究→金融市场研究→在线征订” 下载征订单,依据订单说明进行订阅。



《金融市场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CN10-1052/F)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月刊,2015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首批A类期刊。杂志发布金融市场权威信息,探讨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市场相关机制建设,关注金融市场的长期性课题,兼顾宏观经济等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

 《金融市场研究》(CN10-1052/F)


如需投稿

爱研究的小伙伴们可将稿件发送至:

FMR@nafmii.org.cn

与远方的同道者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吧!


如需征订

? 《金融市场研究》2025年开始征订

? 或访问期刊主页:

https://www.nafmii.org.cn/yj/jrscyj/




注:本文来自NAFMII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